Camino de Santiago 朝聖者之路隨筆 Santiago de Compostela Cathedral









Compostela源自拉丁語「Campus Stellae」意即繁星下的原野,光想像那畫面,就覺得好美。


故事相傳是這樣子的: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聖雅各(又稱雅各伯Santiago el Mayor/Saint James The Great),於生前是第一位踏入伊比利半島(現今的西班牙)傳教的聖者,於是當西元42年聖雅各於以色列殉道後,信徒與弟子們為感念他,便將其遺骨運送至伊比利半島,卻不幸於海途中遇到暴風雨而發生船難,倖存者漂流到加里西亞的海岸上,正當哭喪著神聖的遺骨就此葬身大海時,奇蹟發生了,沈船竟貼滿了扇貝從海面上浮出,也因此扇貝成為了聖雅各的神聖標誌。




經歷諸多波折後,弟子們決定就近將聖雅各的遺骨埋葬於加里西亞有環山群抱的偏僻小漁村,而後時光荏苒、物換星移,人們就此遺忘了這個事蹟與地方,聖雅各遺骨也就此下落不明。過了快八百年後的西元813年,一位牧羊人在滿天繁星的夜晚,受到流星的指引於荒野中找到了它,於是該地也因此被稱為Compostela。此消息很快地傳到正為外患煩惱的阿斯圖里亞斯國王阿方索二世耳中,國王覺得這是天降神蹟,於是決心徒步數百公里前往朝聖,並下令興建大教堂供奉聖雅各遺骨,並將此地正式命名為Santiago de Compostela ,意即星辰之野的聖雅各之意,大教堂便名為Santiago de Compostela Cathedral,意即聖雅各星野大教堂,而國王阿方索二世便是史上的第一位聖雅各之路朝聖者,他走出了第一條朝聖者之路,西班牙語稱為Camino de Santiago




故事講完了嗎? 還沒有,因為這個故事跟咱們台灣也有關。


又過了八百多年後的西元1626年,西班牙船艦駛抵台灣東北角準備佔領北台灣,此時船上的西班牙水手看見貢寮海岸線的山巒風景與故鄉聖地牙哥十分相像,思鄉情切的水手們遂也稱此地為Santiago,也就是後來我們音譯為「三貂角」的地方,所以東北角的三貂角命名源由是這樣來的,很奇妙的緣分吧!







然後我們從呆丸的三貂角,返回西班牙的聖地牙哥,飛越幾千公里、跨越一千多年的時空,不禁讓人再度感受到自身在歷史洪流中的渺小,又同時想像著那些心靈的跨時代交流:使徒、牧羊人、國王、水手與我。


那是什麼樣的心情與信仰? 在那些個繁星閃爍的無名夜晚。










好好休息了一夜,我們趁著早晨美麗的陽光再次走回了大教堂,如今的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 (Santiago de Compostela Cathedral)已名列天主教三大朝勝聖地之一,歷經了數個朝代的興衰改建,成為一座結合仿羅馬式風格、巴洛克風格與哥德式元素的經典教堂。可惜大教堂正在整修,無法看到最著名的榮光門廊 (Pórtico de la Gloria),當我們從主祭壇的左側進入教堂時,依舊被高聳的空間與寧靜的氛圍給收斂了心房。未整修的小禮拜堂還是可以清楚看見仿羅馬式風格的桶形拱頂天花板,華麗的主祭壇中央,供奉著聖雅各的主雕像,祭壇後方有一座小樓梯可以讓朝聖者近距離觸摸或擁抱聖雅各雕像,而祭壇下方的地下墓穴則存放著聖雅各遺骨的銀製骨灰罈,許多信徒安靜的或站或跪在墓穴旁,默默地祈禱著。






我走向中央的主祭壇,為全家人點上祈福的燭光,看著搖曳的燭火與穹頂照落祭壇的天光互相輝印,心情覺得格外平靜。我望著聖雅各的雕像,內心感恩著一路平安的庇佑,以及這段不在計劃中的旅程,在人生一直想停下來的此時,讓我邁開了步伐走到了這裡,一時各種思緒湧上心頭,無法言喻。


只能說宗教式的體驗從來是無關乎宗教的,我相信神性就是人性最美好的那一面:光明、善良、自由,像陽光、像綠樹、像鳥兒~ 還有無私分享。



(老婆就是我們家的神~)

所以老婆提醒我別把零錢都用在點光明燈,留一些捐給教堂外乞討的老嫗,我說好,然後我們就從神聖的心靈體驗穿入了世俗的紀念品店,同樣讓人目不暇給與流連忘返,我對此完全欣然接受,這是一定要的,不然怎麼有錢修大教堂呢?修建古蹟那可是非常花錢的!因此,在無可複製的抽象心靈體驗與無限複製的具象精美禮物之間,我們取得了神性與人性的平衡點,於是我買了很多小禮物給我台灣辛苦的夥伴們,我想跟他們說不好意思剛好我口袋零錢不夠幫大家點燈,但我買了很美麗的手工燈給他們自己點,哈哈哈!




走出教堂,看見老嫗依舊等待在街邊,東方的陽光將她照出黒色的影子,她訴說著父親生病需要幫助,幾位路過的好心人聽了都於心不忍掏錢捐助,我也將口袋剩餘的零錢都投了進去,希望能盡點微薄之力,至於有朋友問我真假,我想這就無需探究了,浮世多苦,每個角落的人們生活都不容易。







說到生活,其實此行一路觀察,也不如我們外人以為的世外桃源。西班牙的失業率在歐盟中也是不低的,西北方的加里西亞省雖然為農業大省,物產豐饒、物價相對低廉,但也會很明顯地發現同樣的城鄉差距問題,年輕人少、小孩子少、老人家多,尤其許多老房子都垂垂傾頹矣,我們看了覺得古樸美麗,卻都沒仔細發現多數都掛上了待售的牌子,那景象不是老舊,而是破敗,並非我們以為的歐洲花園,卻是真實的當代現象。


只能說「我的美麗,是他們的哀愁」呀…. 反觀台灣許多鄉下的閩南老屋也是如此,或許又過八百年後,不論城鄉,又是另一番興衰吧。







我們口頭禪常愛說「早在八百年前就知道了」,想像八百年後,聖地牙哥大教堂依然屹立在地表上,而我們的遺骨早已回歸塵土不被世人記憶。想像八百年後,依然有絡繹不絕的信徒及旅者們走上朝聖者之路,可能當時人類已經有更炫更新穎的交通工具(比方說每個人都是鋼鐵人),但我相信走路這件事情的本質不會改變,除非人類已經進化到(或說退化到)不用雙腳走路了,哈哈!




想像八百年後的繁星之夜,我們再次投身的靈魂,能夠再攜手走上一趟朝聖之路,那有多美,但更美的是,我們在此生,再牽手多走幾次 : )


祝福你,我美麗的朋友。



Form

2019.06.16 @ Santiago de Compostela




就是個忠孝東路走九遍的概念,俺老婆已經在想如何來規劃騎一趟南方之路,從西班牙南部出發騎一週~


此篇寫於返回馬德里的火車上,卻遲遲於回到台灣後的今天才有時間完稿,這也算回應了朋友問我幹嘛行腳每天都還要寫字,因為想寫,因為知道,此時不寫,回頭就難寫了,感謝大家一路收看。


還有朋友問我能不能寫一篇心得,就是有關人生啟發的那種,我說我想想,因為據說拿到朝聖者之路的認證證書就可以贖罪,免除此生的罪孽,但那證書老闆不認,所以我得先贖身才有時間寫,應該不會是八百年後吧,哈哈哈~ 




朝聖者之路最後一隻小鶴,用聖地牙哥的城市地圖摺的,直接送給了親切可愛的飯店美眉,感謝她幫我們搞定了一台可以載行李往火車站的計程車:)














留言

熱門文章